唐朝开国功臣裴寂生平 裴寂结局 裴寂子女 裴寂政绩
唐高祖李渊称帝后,任命裴寂为最高行政机构尚书省的副长官右仆射,赐给他数不胜数的珍宝器玩,还让他每天同自己一起食用御膳。高祖视朝时,让他和自己同坐在帝座上,下朝则将他请入自己的居室,无话不谈,言无不从。对于臣子,高祖通常称呼他们的名字,而对于裴寂,则因他在隋代当过晋阳宫监,就尊称他为裴监。后来,废除了隋代通用的五铢钱,由国家改铸开元通宝铜币,高祖特赐裴寂自铸一炉。高祖在政治经济方面给予裴寂的这些特殊荣耀和待遇,是当时的所有贵戚、大臣都无法比拟的。为什么会这样?高祖在刚刚受禅登极时对裴寂不无感激地说了一句话,算是揭出了其中的奥秘。这句话是:"我能有今天,完全是你的功劳啊!"原来唐朝的缔造者认为裴寂是唐帝国的开国元勋。
一、促使李渊下定起兵决心裴寂,字玄真,蒲州猗氏(今山西临猗县)人,北齐武平四年(573)出生。他幼年丧父,由几位兄长抚养成人。隋文帝时,他在京师当左亲卫,负责宿卫宫殿。这时,他的家境依然贫穷,他便徒步来往于家乡和长安之间。隋炀帝时,他由京官改派到太原(今山西太原市)去当晋阳宫监,负责管理晋阳行宫的宫妃、财产和武器。他这时不仅和太原地方官吏晋阳县令刘文静厮混甚熟,更和以前有过老交情的太原留守唐国公李渊交往甚密,常常不分昼夜地一起宴饮、下棋。这时,隋朝已经到了蜩螗沸羹的阶段,各种矛盾总爆发,险象丛生。大业七年(611),隋炀帝为收复辽东故土,发动了对高丽的战争,亲自到涿郡(今北京市西南)部署军务。山东邹平人王薄在长白山(今山东章丘县境内)率先发动农民起义。此后几年,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地主武装割据以及隋官暴动,林林总总,遍布全国。面对着这种形势,各个阶级,各个集团,都不可能无动于衷,处之泰然。李渊出身于关陇贵族,在首都长安和地方当过多年军政长官,具有丰富的政治经验和文韬武略。这时,他也在分析形势,窥测动向。大业十一年,李渊被派到山西,负责黜陟选补文武官吏,讨捕盗贼。大业十三年,他被任命为太原留守,坐镇当地,防御突厥。这时,群雄逐鹿接近尾声,隋的灭亡已成定局,李渊也在暗暗部署起兵事宜。但由于他父亲与隋文帝是连襟,他自己是文帝皇后独孤氏的姨侄,既与隋帝室是亲戚,又身为隋朝独当一面的大臣,没有十分的把握,完全没必要贸然行动,所以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沉着冷静。裴寂、刘文静、夏侯端、许世绪、唐宪、唐俭、武士彟等人,都向他谋划起兵之事,他或者表示将要考虑,或者希望谋划者幸无多言。在这些谋划者中,裴寂所起的作用被《旧唐书·裴寂传》说成是"启义举之谋为首"。李渊起兵前,他的次子李世民已是一个十七八岁的英俊青年,能够较为成熟地思考国家大事了。李渊当时怕隋炀帝怀疑自己有异志,就尽量韬晦,但暗中责成李世民在太原密交豪杰,长子李建成在河东(今山西永济市一带)潜结英雄,准备时机成熟时马上起兵。李世民见其父迟迟不动,便通过刘文静去交结裴寂,请他从中催促。恰好在这时,太原副留守高君雅对突厥作战败北,李渊因而受到牵连,被拘禁起来。裴寂趁机鼓动李渊起兵,说道:"能发现和把握事物的细微预兆,这才算得上高明。现在天下已经大乱,您功劳卓著,反倒被朝廷猜忌,怎么保得住身家性命呢?您的副手打仗失利,朝廷却归罪于您。形势万分严峻,应该下决心了。太原兵强马壮,晋阳宫的府库里财物盈积,举兵起事,完全有成功的把握。主上现在驻跸江都(今江苏扬州市),京师所在的关中地区号称天府,却由不懂事的毛孩子代王担任京师总留守。当地豪杰并起,各自为战。大好时机,稍纵即逝,希望您赶快起兵,开赴关中,创立帝业。何苦要心甘情愿地接受一介使者宣布的拘禁而束手待毙呢?"李渊很赞成这个说法,准备起兵,但因炀帝撤销了对他的拘禁,就又改变了计划。于是裴寂不断催促他起兵,又对他说:"现在全国纷纷扰扰,太原城外都是反抗朝廷的盗贼。您如果还谨守小节,旦夕之间必有性命之忧;如果举兵起义,定能得到帝位。大家都齐心协力支持您,您意下如何?"李渊在裴寂的一再说服下,终于下定决心,正式发动了太原起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