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杨坚初创科举制的目的是什么?

时间:2025-08-15 16:24

来源:生活常识网

点击:

隋文帝杨坚初创科举制的目的是什么?

隋文帝杨坚舍弃了九品中正制,改创科举制,从而推进了朝廷选官机制的公平性,也提升了各个官府的办事效率。科举制在古代一共长达1300多年,直到清末才彻底废除。科举制不仅影响了中国,就连外国也曾借鉴这种选拔制度。不过想要彻底推行科举制并没有那么简单,因为中间还有很多利益问题,那为何隋文帝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举制呢?实际上这也跟当时的环境有关,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隋朝的科举究竟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隋文帝杨坚初创科举制的目的是什么?

一、隋朝为什么要实行科举制?

科举制其实是一种选官制度。在科举考试确立之前,各个朝代实行什么样的选官制度呢?大概有世卿世禄制、军功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等等。

世卿世禄制是春秋战国以来的带有世袭性质的选人制度,在秦朝以后已经绝迹,对隋朝的制度没有任何可参考的意义。

察举制是汉朝以来最流行的选官方式,基本方法是各郡国定期向中央推荐人才,由中央进行甄选任用。其弊端到汉朝后其渐渐显现,因为察举推荐之权,相当大的比重在基层,所以时间久了,地方州郡只推荐自己的关系户,这就导致政治大族的出现。汉末袁氏、杨氏都是所谓的几世几公,大姓高门掌握了巨大的权力,几乎和皇帝分庭抗礼,朝廷却干瞪眼没办法。

鉴于这些弊端,三国时代改行九品中正制。虽然仍是察举、推荐,但负责推荐的大中正官员由朝廷派出,地方上的豪门大族无法再垄断推荐权了。这一项制度的弊端是过于看重门第出身,实行到后来,中正官“唯能知其阀阅,非复辨其贤愚。”没过多久,原本就掌握着舆论和选举权的豪门大族,通过把持中正品评的权力,再次实现了家族与政治的合流,出现了所谓的“下品无高门,上品无寒士。”这种现象在东晋时代登峰造极,王、谢、庾、桓等大家族轮流当轴执政,干脆架空了皇权。在对权力无比贪恋和崇拜的隋文帝眼里,这种靠地方政府和私人势力左右的制度,真是一天也不想让它多活。

军功制起源于战国末期,盛行于秦朝,到了汉朝本已被消灭。但到了五胡乱华时代,因胡族政权的特殊性,又意外地复活了。五胡十六国及南北朝时期,战争频繁,武人得势,大量立了军功的武将,可以直接在本州任职。经过数百年的积累,隋朝初年这种积习仍然持续着。武将当刺史,不光能力不副其位,还因其出身行伍,品德修养和境界难免不如文士,往往把官位当做战利品,为所欲为,横行不法,严重地扰乱了隋朝基层的统治秩序。

总而叙之,到了隋朝,传统选官制度都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科举制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出炉的。

隋文帝杨坚初创科举制的目的是什么?

二、隋朝科举的基本情况

要品评科举制如何,先得了大概了解一下隋朝科举的基本情况。

隋朝科举包括常科和特科两大类项目。常科是指常年定期举行的考试科目,特科是临时指定的科目。

常科大致分为秀才科、孝廉科(后改为明经科)、进士科、俊士科,一年举行一次。考试的方式分为口试、策试、试杂文。其中策试最为重要:吏部指定一个与时政有关的难题,由考生作答。隋文帝就曾因土地不足、难以彻底推开均田制为题,让考生阐述对策;试杂文则是命题作文,作文种类包括箴、铭、赞、赋、论、颂、誓等文体,因其种类杂别,故称为“杂文”。每科的考试结果分为甲乙两等,成绩合格了,才能交给吏部铨选授官。

特科隋朝共举行了3次,分别是隋文帝的“二科”和隋炀帝的“十科”“四科”。“二科”是指 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两个选拔科目。“十科”分别是:孝悌有闻、德行敦厚、节义可称、操履清洁、强毅正直、执宪不挠、学业优敏、文才秀美、才堪将略、膂力骁壮。“四科”分别是:学业该通,才艺优洽;膂力骁壮, 超绝等伦;在官勤奋,堪理政事;立性正直,不避强御。

特科是常科的补充,类似于特长生选拔,只要各方面能力差不多,简单一考试,就赶紧授官。出台这么多特招生,为啥呢?不外乎当时隋朝各种大工程齐头并进,长城、运河、直道、征吐谷浑、打突厥、攻高句丽,对人才的需求十分紧迫,文、炀二帝恨不得每天变出来一大批干部,投放到帝国各条战线。

以上就是隋朝科举的基本概况。

隋文帝杨坚初创科举制的目的是什么?

三、浮皮潦草的新科举制度

那么此种制度下,隋朝人才选拔成效如何呢?一言以蔽之,非常不理想。

原因有二,其一是先天不足,其二是后天乏力。

先天不足,指的是社会文化基础不行,应考者很少。隋朝上承魏晋南北朝近四百年大乱,社会基础教育很是薄弱,虽然造纸术已经大量普及,但以儒家经典教育为主的文化教育资源,一直牢牢掌控在世家望族手里,普通社会人没有资本也没有机会接触教育。从国家层面看,选才的人口基数很少。

以秀才科为例,从大约开皇七年创立,到隋朝灭亡,科考的秀才及第者只有11人。而据有关统计,隋朝常科、特科及第的总共只有89人。区区不到百人的及第者,在中央政局既起不到什么作用,对民间的示范效应也几近于无。

后天乏力,指的是推动力度虎头蛇尾。

既然应考者数量不足,就该大兴文化教育,多办点学校培养人才,不能来来回回就那么几个人。隋文帝起初也确实下诏办学,一方面是健全国子学,设立国子、太学、四门、书、算五学,召入大量学生进行深造学习。另一方面是大规模聘请各地的通儒,到朝廷来充当学术顾问。起初确实营造出文治灿然的氛围,常年有大批优秀的学子在国子学培养深造,中央也经常举行讲授经典的大型活动,但没过多久就现了原形。

由于几百年分裂割据,儒学的学术水平也遭到不小的影响,真正的儒学大师少之又少。但隋文帝为了追求轰动效果,一口气请了一堆水平一般但名头大的吓人的“专家”,例如原北齐故地的“六儒”马光、张仲让、孔笼、窦士荣、张黑奴、刘祖仁几个人中,只有马光有真才实学,其余诸人都是粗鄙、不懂礼数、没有知识分子气度的寻常人。隋文帝得知这一情况后,灰头土脸地辞退了除马光以外的5人。复兴儒学的努力化为泡影。

学校也没办多久。仁寿元年(601年),隋文帝对国子诸学培养人才的进度开始不耐烦起来,他预想中的一开学校,人才马上就会井喷、科举事业马上就会大兴的局面并没有出现,那要学校还有什么用?于是一纸令下,除了国子学留下72名太学生,其余中央、地方各级学校统统裁撤,学生全部就地解散。全国学子们顿时傻眼。刚刚起步的科举基础工程,被这一脚急刹车彻底拦死。

隋文帝杨坚初创科举制的目的是什么?

四、为啥隋文帝这么不用心

好好的一个科举制度,而且是自己一手发明出来的,隋文帝为何不用心推广呢?其实文帝的本心,或许根本就不在发扬光大制度本身,而在于,用制度实现其他目的。

文首之所以引用杜佑的话,就是因为杜佑真正戳中了隋文帝的本心:夺回官员任命权!

南北朝及以前的朝代,中央政府的选官权只到达州郡长官这一级,自州郡以下的属吏,比如刺史的副手长史、司马,以及各部门执行人员诸曹参军,都由州郡长官自行选拔。这样会带来什么恶果呢?地方上容易割据。州郡长官是本地官吏真正的父母官,举之使之升天,按之使之入地,谁也不敢不听长官的,朝廷的权威却极度弱化。

现在隋朝中央要收回任命权,本身也算不得错。但是收就收呗,光明正大地下旨干,想来也没多少人反对。这事换在汉朝、唐朝,都没问题,但是隋文帝没这个底气。

北方原本是北周的天下,许多原北周勋臣盘踞在地方上。篡了宇文氏天下,他们忍了,现在又来夺他们的口里食,谁知道会有什么后果。南方在文化上隔绝了两百年,隋文帝灭陈后强行推广北朝文化,曾经引起激变。所以贸然夺回全体官员的任命权,无异于火上烧油。

科举制相当于隋文帝想出来的折衷办法。隋朝通过科举考试者,由吏部统一铨选授予官职,其中六品以上的供选者,由吏部尚书亲自甄选分配,六品以下的由吏部侍郎负责分配。选官权一下子从地方州县上交到中央。倏忽之间,选官权以另外一种面貌,悄悄地完成了从地方到中央的转移。

隋文帝杨坚初创科举制的目的是什么?

从这个角度理解,一切都豁然开朗。

那么为啥隋朝的科举选人这么少?人少不会引起地方官的警觉,国家只选寥寥几个官,地方州郡的利益没有被大量分割。反对声音肯定小。

而明明实行了科举制,士子们还得地方官先推荐,走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的老路数,其实也是消减地方上的警惕心,造成一种地方官仍然有选官参与权的假象。

但等到大面积推开,木已成舟,他们想反对也晚了。

所以说,在这个潦草的、皇帝不怎么重视的制度背后,是隋文帝苦心孤诣的夺权计划。他明白暴力并非万能,又想控制一切,所以只能靠权术慢慢渗透。皇帝和臣民们玩成这样,确实少见。

而隋朝刻薄对待功臣、制定呆板的礼乐体系、设置刮地皮的义仓等等制度,无不是表面一套、背地一套,每一道诏令的字里行间,每一项政策的角角落落,都充斥着心眼与权术。一不留神,你就中招。

皇帝拐弯抹角变着法的和下面人争权,在政治策略上耍心眼抖包袱,看似一步步取得成果,伤害却是隋朝社会的凝聚力。等地方州郡明白过味来,后果只有一个:人心离散。故而知世郎王薄振臂一呼,天下群起响应。隋末各地政府、军队星落云散、毫无凝聚力,甚至许多官员都加入起义行列。

种其因时,已征其果。隋文帝玩弄权术之时,可曾想到这一层?

相关阅读
​廉颇不是赵国名将吗,为什么会死在楚国?

​廉颇不是赵国名将吗,为什么会死在楚国?

廉颇不是赵国名将吗,为什么会死在楚国? 古人非常重视家乡,认为即便是死在了外地,也必须埋在故乡,称之为落叶归根,人生最后的时间...

2025-08-15 09:40:57

​曹皇后虽不得宠但堪称母仪天下

​曹皇后虽不得宠但堪称母仪天下

曹皇后虽不得宠但堪称母仪天下 《清平乐》中,宋仁宗听信韩琦的话,以为曹氏相貌丑陋,新婚当夜都没去见曹氏一面。结果等此后宋仁宗...

2025-08-15 09:38:44

​秦国为何难灭赵国

​秦国为何难灭赵国

秦国为何难灭赵国 虽然战国末期的结果是秦国完成了一统,但过程也是十分凶险,而且略带几分运气。长平之战,秦国和赵国都是举全国之...

2025-08-15 09:36:27

​各朝代都被游牧民族入侵,为何清朝没有?

​各朝代都被游牧民族入侵,为何清朝没有?

各朝代都被游牧民族入侵,为何清朝没有? 在我国古代,游牧民族对于古代各个王朝的入侵可以说一直都没有停止,在历朝历代都有出现过与...

2025-08-15 09:34:12

​隋炀帝杨广真的那么坏?隋炀帝其实也做过好事

​隋炀帝杨广真的那么坏?隋炀帝其实也做过好事

隋炀帝杨广真的那么坏?隋炀帝其实也做过好事 隋炀帝杨广,一个“炀”字就把他的一生打上了标签,人们斥责他是暴君,做了那么多劳民伤...

2025-08-15 09:31:57

​三省六部制是什么朝代?作用是什么?

​三省六部制是什么朝代?作用是什么?

三省六部制是什么朝代?作用是什么?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一统天下开始一直到1912年晚清政府灭亡。在这2000多年的时间里,我国诞生了9大封...

2025-08-15 09:29:42

​宋朝十二位皇帝列表

​宋朝十二位皇帝列表

宋朝十二位皇帝列表 说到这个宋朝的十二位皇帝,其实也还是有很多很多说法的,也是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分析看看的,今天我们就给大家...

2025-08-15 09:27:28

​唐朝巡狩礼简介

​唐朝巡狩礼简介

唐朝巡狩礼简介 “巡狩”一词在多部古籍中都有出现,是古代君王的礼仪制度之一。“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这句话...

2025-08-15 09:25:13

​明朝真的将元朝灭掉了吗?

​明朝真的将元朝灭掉了吗?

明朝真的将元朝灭掉了吗? 公园1368年,41岁的朱元璋在南京宣布称帝,成为明朝的开朝皇帝。随即,朱元璋变命重将徐达带兵北伐,接连山东...

2025-08-15 09:22:58

​隋朝灭亡真的是因为隋炀帝吗?真实原因到底是什么?

​隋朝灭亡真的是因为隋炀帝吗?真实原因到底是什么?

隋朝灭亡真的是因为隋炀帝吗?真实原因到底是什么? 一直以来,很多人都认为,隋朝之所以会灭亡,原因都在于隋炀帝,是隋炀帝劳民伤财...

2025-08-15 09:20:43

​为什么清朝满人称自己为通古斯野猪皮?

​为什么清朝满人称自己为通古斯野猪皮?

为什么清朝满人称自己为通古斯野猪皮? 说到清朝时期的满人其实还是有一些比较有意思的地方的,话说他们自称为“通古斯野猪皮”,啊,...

2025-08-15 02:41:18

​朱高煦真的是被朱瞻基烤死的吗?细说朱高煦的作死之路

​朱高煦真的是被朱瞻基烤死的吗?细说朱高煦的作死之路

朱高煦真的是被朱瞻基烤死的吗?细说朱高煦的作死之路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朱瞻基把朱高煦烤死的问题,那么很多人比较好奇,真的有...

2025-08-15 02:39:03

​汉武帝为什么要弃用战车?

​汉武帝为什么要弃用战车?

汉武帝为什么要弃用战车? 在先秦时期,战车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作战交通工具,打仗时战车能够冲锋陷阵,平日还能载运辎重。据说在夏朝,...

2025-08-15 02:36:48

​宁王朱宸濠为什么要起兵造反?手握10万兵力都没能成功

​宁王朱宸濠为什么要起兵造反?手握10万兵力都没能成功

宁王朱宸濠为什么要起兵造反?手握10万兵力都没能成功 宁王朱宸濠是朱元璋五世孙,朱权的后裔。朱宸濠曾密谋起兵,夺取皇位,他贿赂刘...

2025-08-15 02:34:33

​明朝万贵妃为何前后变化那么大?

​明朝万贵妃为何前后变化那么大?

明朝万贵妃为何前后变化那么大? 明朝时期明宪宗朱见深的宠妃万贵妃,可以说是一个很可怜但是又很幸运的人了。史书上记载的万贵妃,在...

2025-08-15 02:32:18

​明朝皇帝是不是都是朱棣那一脉?

​明朝皇帝是不是都是朱棣那一脉?

明朝皇帝是不是都是朱棣那一脉? 说到明朝的皇帝其实有句话说得好,那就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别以为这是玩笑话,这可以充分...

2025-08-15 02:30:03

​西周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不只是周幽王

​西周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不只是周幽王

西周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不只是周幽王 很久以来,很多人就把西周灭亡的原因,归结为周幽王的“烽火戏诸侯”,同样也还有“红颜祸水”褒...

2025-08-15 02:27:48

​明朝因为什么事件开始走向衰落?碰到任性皇帝20年不上朝

​明朝因为什么事件开始走向衰落?碰到任性皇帝20年不上朝

明朝因为什么事件开始走向衰落?碰到任性皇帝20年不上朝 明朝曾在文化、经济、军事等多个领域,都达到了当时世界上最顶峰的水平。但每...

2025-08-15 02:25:34

​赤壁之战基本是东吴在打 为何孙刘还要联盟

​赤壁之战基本是东吴在打 为何孙刘还要联盟

赤壁之战基本是东吴在打 为何孙刘还要联盟 公元208年12月,在长江上,曹操的大军与孙刘联军爆发了一场决定未来走向和格局的战争,这便...

2025-08-15 02:23:19

​魏无忌窃符救赵是怎么回事?

​魏无忌窃符救赵是怎么回事?

魏无忌窃符救赵是怎么回事? 信陵君魏无忌窃符救赵,看上去是一次非常有智慧的行动,但是赵国与秦国之间爆发了长平之战,赵国想要寻求...

2025-08-15 02:21:04

热门阅读
​张治中文白简介 文白将军结局

​张治中文白简介 文白将军结局

2024-05-21 16:35:41

​陈树湘的妻子是谁?陈树湘结局如何

​陈树湘的妻子是谁?陈树湘结局如何

2024-04-04 14:09:40

​盘点许家印后宫  恒大歌舞团 她是许家印都得不到的女人

​盘点许家印后宫 恒大歌舞团 她是许家印都得不到的女人

2024-08-14 22:19:43

​《逃出亚卡拉》三人最后逃到哪里去了

​《逃出亚卡拉》三人最后逃到哪里去了

2023-12-21 13:29:06

​雷洁琼简历 雷洁琼的丈夫 雷洁琼子女

​雷洁琼简历 雷洁琼的丈夫 雷洁琼子女

2024-05-12 22:52:07

​藏传佛教中密宗明妃到底是什么人

​藏传佛教中密宗明妃到底是什么人

2024-01-31 14:45:39

​叶卡捷琳娜一世和二世的关系

​叶卡捷琳娜一世和二世的关系

2023-12-28 10:37:58

​北漂小楠的农村生活(北漂的逐梦人袒露心声)

​北漂小楠的农村生活(北漂的逐梦人袒露心声)

2024-04-26 13:32:56

​摊丁入亩和一条鞭法的区别

​摊丁入亩和一条鞭法的区别

2023-11-19 04:40:03

​南朝齐宗室齐武帝萧赜第四子巴东王:萧子响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南朝齐宗室齐武帝萧赜第四子巴东王:萧子响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2023-12-03 10:56:55

​武学大家孙禄堂的后人 孙禄堂墓介绍 孙禄堂是怎么死的 武学大师

​武学大家孙禄堂的后人 孙禄堂墓介绍 孙禄堂是怎么死的 武学大师

2024-03-25 17:07:07

​上海青帮头目黄金荣子女有吗

​上海青帮头目黄金荣子女有吗

2023-10-30 22:58:56

​辽朝四时捺钵制度历史介绍

​辽朝四时捺钵制度历史介绍

2023-10-27 16:49:26

​鸠佛家学者鸠摩罗什有孩子吗

​鸠佛家学者鸠摩罗什有孩子吗

2023-12-31 07:35:46

​窝阔台有几个儿子 窝阔台是怎么死的

​窝阔台有几个儿子 窝阔台是怎么死的

2024-02-02 23:57:22

​多隆阿简介 多隆阿子女后人

​多隆阿简介 多隆阿子女后人

2023-11-08 15:00:32

​遵义会议后三人团指的是哪三个人

​遵义会议后三人团指的是哪三个人

2024-01-29 13:25:10

​慈禧太后犯下的恶行(清朝慈禧太后犯了什么恶事)

​慈禧太后犯下的恶行(清朝慈禧太后犯了什么恶事)

2024-05-22 08:11:13

​狄仁杰锦娘是什么身份

​狄仁杰锦娘是什么身份

2023-12-11 10:00:30

​张廷玉后人怎么样 张廷玉家庭成员介绍

​张廷玉后人怎么样 张廷玉家庭成员介绍

2023-11-11 19:31:13

​光绪二十三年是公元多少年 光绪三十二年是公元几年

​光绪二十三年是公元多少年 光绪三十二年是公元几年

2023-11-22 00:30:40

​汉武大帝田蚡扮演者是谁

​汉武大帝田蚡扮演者是谁

2023-12-06 12:5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