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之悟:“氐惆”是个什么鬼东西
【中年之悟】“氐惆”是个什么鬼东西
文、黎海滨
假日有闲。我看完动画大片《西游记·大圣归来》,接着打开QQ音乐,静听音乐人戴荃在“中国好歌曲”上演唱的歌曲《悟空》。我猛然发现,这首《悟空》,如果作为电影《大圣归来》的主题曲,可谓绝配。
上网“百度”一下,见许多网友早已发帖,表达了与我相同的感受。于是,我收藏了这首《悟空》,然后一遍又一遍地循环播放,任凭戴荃那有些沧桑也有些叛逆的声音在书房里尽情流淌:
月溅星河 长路漫漫 风烟残尽 独影阑珊
谁叫我身手不凡 谁让我爱恨两难
到后来 肝肠寸断
……
叫一声佛祖 回头无岸 跪一人为师 生死无关
善恶浮世世真假界 尘缘散去不分明 难断
我要这铁棒有何用 我有这变化又如何
还是不安 还是氏惆
……
我听着,听着,突然被歌词里跳出一个生僻词“氐惆”刺了一下。 “氐惆”是个什么鬼东西?
我为之一怔。
忽然忆起,我曾有个名叫吴成的大学室友,他是浙江杭州人。平时交谈,大家都讲普通话。偶尔,他说些杭州方言。杭州话很好听,也容易懂。曾有一次,我因某种打击而情绪低落,他就用杭州话安慰我说:“想开些啊,不要‘氐惆’!”
当时,我只听懂了前半句,不知他所说的“氐惆”为何意,却也没心思追问。转眼时过30年,那个吴成老同学早已失去音信,而人到中年的我,忽然再听到“氐惆”这个词,竟然心有所动。
什么是“氐惆”?我查起字典来。
氐惆,拼音为“dī chóu”,是昏乱不安、郁闷不舒畅的意思。《方言》第十:“惃愂顿愍,惽也。楚扬谓之惃,或谓之愂。江湘之间,谓之顿愍,或谓之氐惆。南楚饮毒药懑,谓之氐惆……愁恚愦愦,毒而不发,谓之氐惆。”郭璞注:“氐惆,犹懊憹也。”章炳麟 《新方言·释言》:“今江、浙、安徽皆谓小儿烦懑懊憹为氐惆。”
原来,所谓“氐惆”,在江浙一带的方言俚语里,就是烦恼、郁闷的意思。我是湖北人,不熟悉江浙方言俚语,自然觉得生僻。
人生在世,难免“氐惆”,这不难理解。可是,戴荃的歌里,为什么要说齐天大圣孙悟空也“氐惆”呢?
大概是高一那年,我开始看繁体字版的《西游记》,看到石头缝里蹦出来的猴子,一步步跃升为大闹天宫意气风发的齐天大圣,尔后变成取经路上头戴金箍备受欺虐的取经人,最后才变成“修成正果”的斗战胜佛。那结局,曾令年少的我唏嘘不已:佛门多了一只循规蹈矩的猴子,天地间却少了一股桀骜不驯的热血。悟空成佛时,如来说得冠冕堂皇:“喜汝隐恶扬善,在途中炼魔降怪有功,全终全始,加升大职正果,汝为斗战胜佛。”他拿掉了悟空头上有形的金箍,却又给孙悟空戴上了一个无形的金箍。从此,悟空再也不能自称齐天大圣了。要知道,有形的束缚尚可摆脱,那无形的禁锢更难挣脱。悟空的“氐惆”,大约来源于此吧!
悟空的氐惆,人到中年的周星驰理解,所以他编导了《大话西游》系列电影。年近中年的戴荃也理解,所以他写出了一首令人感叹的《悟空》歌曲。悟空武艺高强却有金箍束缚,生來自由却前路迷茫。身为盖世英雄,却满心苍凉和无奈。悟空的这种“氐惆”,与我们这个时代许多中年人心中的氐惆,大同小异。
是啊,我们氐惆,心中有些沮丧,有些迷茫,有些郁闷,有些哀愁,有些烦恼。人到中年,我们已从身边的长者那儿,预见过什么叫终将随波逐流。我们嘲笑着自己已被磨平的棱角,讥讽着社会无形的压力,惦记着心中的梦想,蹒跚着走向毫无悬念的前方。作为即将老去的中年人,我们看得见上一代佝偻的身影,却看不穿世恶道险与终究难逃的宿命。哪怕你少年豪迈如当年大闹天宫的悟空,最后在命运的大手里也得坠落五指山下,也得带上金箍,归于安静与平庸。在时空的长河里,个人渺小如沙如尘,一切个人主义的理想和努力都是白搭,即便你是盖世英雄。
中年氐惆是一道坎。这道坎,跨过去叫悟。跨不过去,就叫迷。《悟空》的歌词中有一句“舍悟离迷,六尘不改”。坐禅用心记里有一句叫做”舍离迷悟,不变不动“,这里的迷和悟是对立统一的,迷是空,悟亦是空,舍离之后自然不变不动。而外界一切反馈到我们自身称为“六尘”,六尘不改则乱心神谓之“迷”,明悟自性谓之“悟”。
我等凡夫俗子,没有佛祖点化,唯有自我反省,从迷到悟,明悟自性,跨过“中年氐惆”这道坎。你说是不是?
声明:
本人在博客“作家大海的博客”上所发的原创文章,欢迎纸媒与网媒转载、转发。但不得侵犯本人的署名权与著作权。
编辑:王海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