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葡萄酒文化_中国古代葡萄酒文化研究
中国古代葡萄酒文化的发展,中国酿酒历史悠久,酒文化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国人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酒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酒文化。酒是中国人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酒的种类繁多,各有千秋,不同的酒有不同的功效,那么你知道喝酒有哪些好好处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适量饮酒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一:中国古代葡萄酒文化论文
这个题材太大了,何止可以写一篇论文啊,足足可以写本几百万字的书了。
建议你要写类似的文章的话还是汲取某个国家某个特定的时间段来写,比如说古罗马时期的葡萄酒文化的形成,或者英格兰皇室对波尔多产区葡萄酒产业和葡萄酒文化的促进作用,庞贝古城与葡萄酒文明等,葡萄酒文化与基督教文化的互相渗透等等。
二:中国古代葡萄酒文化精神内涵
自从古代英勇无畏的水手把葡萄树枝从尼罗河的山谷和克里特岛带到希腊、西西里和意大利南部,再由此传入法国之后,葡萄的种植和酿酒技术在这块六边形的国土上得到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改良、提升和发扬光大。葡萄酒文化不仅表现了法兰西民族对精致美好生活的追求,也是法国文明和文化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部分。
法国著名化学家马丁·夏特兰·古多华(1772 1838)曾说过:“酒反映了人类文明史上的许多东西,它向我们展示了宗教、宇宙、自然、肉体和生命。它是涉及生与死、性、美学、社会和政治的百科全书。”
葡萄和酒的象征意义在宗教上随处可见。耶稣创造的有关酒的第一个奇迹是在佳娜的婚礼上,他把水变成了美酒。耶稣说:“我是真正的葡萄,我的父亲是种植葡萄的农民。”对耶稣的门徒来说,酒是上帝之子的鲜血。在圣体圣事等仪式上,葡萄和酒受到了教士们的普遍青睐。在中世纪的艺术画中,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被表现得像一串压榨机下的葡萄。直到18世纪,人们还认为喝下去的酒会在体内变成血液。在疫病流行时,所有的人都会喝酒避邪。
酒会使人陶醉。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醉酒在民间是神圣的。但基督教反对醉酒,因为“欢乐之源的酒会像毒蛇一样咬人”。在古希腊,除了音乐家和舞蹈家,其余人不得参加宴会饮酒。古罗马男子嗅妻子之口以探其是否偷偷喝酒,如若闻到酒味则会将其处死。无神论与人文主义改变了宗教的严格戒律。哲学家柏拉图和蒙田都曾提倡有节制地饮酒。在文艺复兴时期,诗人赞美美酒带来的创造力。在这一时期的文艺作品中,帝王和王子常以善饮的形象出现。
从很古老的时候开始,人们已将酒与艺术、善与美兄弟般地结合在一起。在希腊神话中,维纳斯因为酒才与巴克科斯相逢,酒又因此被认为给人类带来情爱和欢娱。几乎所有的艺术都赞美美酒给人带来的陶醉和灵感。
16世纪意大利画家阿尔钦博托把金秋之神绘成酒神模样,他们的形象既表现出青春的紧张,又表现出在转瞬即逝的和谐中所焕发出的精神。画家佛朗西斯科·德·科雅,查尔斯·福朗索瓦,德比涅,和奥古斯丁·赫努(AugusteRenoir)等的绘画均就葡萄及葡萄丰收时的采摘场景加以表现,以展示大自然的慷慨无私。福朗索瓦·米勒的画表现了箍桶匠酒桶的粗壮,亚吉纳·布丹(EngèneBoudin)的画表现的则是波尔多葡萄酒桶的运输场面。
在伏尔泰的小说中,我们会读到这样的句子:“克拉里·艾黎克斯亲手倒出泡沫浓浓的阿伊葡萄酒,用力弹出的瓶塞如闪电般划过,飞上屋顶,引起了满堂的欢声笑语。清澈的泡沫闪烁,这是法兰西亮丽的形象。”
1650年,巴黎出现了最早的可饮酒咖啡馆。那儿通常拥有一个平台。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巴黎市民常会聚在其上畅饮欢歌并品尝美食。1789年,仅夏河内(Charonne)一地就拥有102家这样的咖啡馆。各式各样的人物在那里或赌博,或嫖妓,或吵架,或跳舞。那里是平民百姓寻找欢乐,忘却烦恼的地方。当然在18到19世纪的小说中,那里也是罪犯藏匿,娼妓出没的场所。“Bistrot” 小酒馆 这个名字往往能激起法国人无限的怀旧情思。同时,它也被留在了印象派的绘画作品中,留在了战前战后的黑白电影中。当让·加宾 JeanGabin 唱起“当我们在河边散步……”这首歌时,时光仿佛又倒流回了那些已逝的岁月中。小酒馆温暖的场面其实一直深藏在法国人的记忆里。
即使在今天,我们仍然能在法国见到许多被称为“bistrot”或“tapas”的小餐馆。人们不仅可以在那儿吃到简单的便餐,也往往会发现那里松软欢快的气氛更适合于朋友聚会和聊天。在时髦的大饭店里,客人们通常只能看见大牌的波尔多酒。但在小酒馆里,老板们却会教给客人们明智的选酒方法,从而招揽客人。
选择精致悦目而又科学的酒具,正确的饮酒方法是酒文化中另一个不可忽视的细节。莫里哀曾把漂亮的酒瓶比作自己的爱人:“美丽的酒瓶,你是那样温柔;/美丽的咕嘟声,你是如此动人。/但我的命运充满嫉妒。/啊!酒瓶,我的爱人,/如果你永远是那么美满,/又为何要倒空自己?”
除了形状颜色各异的酒瓶之外,酒杯的材料和质地也会影响品酒人的情趣。理想的酒杯必须光滑透明,可以使人欣赏到酒的颜色。光滑细腻的材质能给嘴唇带来舒适的触觉。
“饱满,丰腴,厚实,芬芳”,“散发着溶化丹宁的芬芳和可可树细腻的清香”,“有如松树在林间跳跃的流畅”,“热烈透明得像渔夫的眼泪”,这些饱含感情色彩的语言表达了爱酒的人对葡萄酒的感受。在法国有专门的学校和专业研究品酒艺术。他们认为,如果在没有欣赏到酒的色泽和芳香之前就把酒喝下去就是放弃对喝酒最基本的享受。此外,喝酒也是有步骤的:在拿起酒杯前,必须停止说话。品尝前,向上举起酒杯,用眼观赏美酒饱满、清澈、亮丽的色泽,轻轻晃动酒杯,让酒香散溢开;再用鼻子嗅一嗅,然后开始品尝。
食物与酒的搭配也是一门学问,在这一过程中,有人重视和谐统一,也有人强调对比。对于缺少食物与酒搭配知识的人来说,把同一地区的酒和当地的食物搭配在一起一般不会出错。当然个人的爱好是关键,新的尝试常会使人享受到创新的成就感。低度的红酒常被用来佐餐鱼,大部分的奶酪和葡萄酒都得平衡搭配,甜点(除非是半干的)若是配香槟则会被认为是致命的搭配,但是阿尔萨斯的穆斯卡酒(Muscat)与芦笋配在一起却被视作是绝配!
谈论葡萄酒文化,就不能不提及采摘葡萄的文化。收获葡萄是法国农业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在烈日下采葡萄很辛苦,但充满欢乐。到处可见快乐的人群,随处可闻愉快的歌声。在著名的波加莱榨汁歌中,可以听到这样的歌词:“滚滚的美酒,快装满酒壶……”每年新酒上市时,法国餐馆都会忙乎一阵。全国大大小小的餐馆开始出售各种牌子的新酒,而亲朋好友、同事、恋人们则会去餐馆相聚,品尝新酒。空气中到处飘扬着丰收的节日气氛。
法国的葡萄酒文化是伴随着法国的历史与文明成长和发展起来的。葡萄酒文化已渗透进法国人的宗教、政治、文化、艺术及生活的各个层面,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作为世界政治、经济与文化大国,法国葡萄酒文化也影响着全世界人的生活方式与文化情趣。了解法国葡萄酒文化将有助于我们对法国文化的整体认识。
http://baike.baidu.com/view/2249791.html?wtp=tt
三:中国古代葡萄酒文化琐谈
李清照:文艺女青年的百转千回
历史的车轮,行进到宋代,来了个大转弯。中国人的性格和审美标准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唐人喜欢丰满健硕、面如满月的“女汉子”,宋人则爱内敛柔和、细腰削肩的“小清新”。这或是一个王朝的集体性格,这种以柔为美的审美意识深刻影响了大宋王朝的一切。
所以在宋朝,要做个美女,你得符合三个条件。首先你要娇小玲珑且身形瘦削,要有林志玲的脸蛋,但个头不能太高。第二你得很文艺、小资且有才情。午后“一杯红酒配电影”,眼神迷离慵懒无力,不化妆而素面朝天,一副京城才女徐静蕾的清纯。第三你不能双手叉腰眼神凶狠,而要如黛玉般手捧香腮,不经意间让闲愁余恨在眉间荡漾。总之,你得是个“丁香一般结着愁怨的姑娘”。因为,充满文艺气息的宋朝男人不喜欢明媚,只爱忧伤。
为天下灵气之所钟,李清照具备了宋代女神的全部条件。但她不是花瓶,而是才情无双的奇女子,是宋代婉约词派的一代宗主,相当于灭绝师太的江湖地位。灭绝师太倚天剑一出,天下谁与争锋,李清照同样以她如花妙笔,震动宋代词坛。灭绝师太终身未嫁,李清照嫁了两个,不过前一个是神仙佳侣,后一个是所遇非人。文艺女青年的爱情往往百折而千回。比如李清照和张爱玲,杜拉斯和萧红。她们的经历告诉我们两个道理,一是女人乃天生的爱情动物,特别是文艺范的女子。二是在每个文艺女人的背后,总会有几个不怀好意的混蛋男人。
婚姻是一场不问来由的赌博,我们都是身不由己的赌徒。在李清照的两次婚姻中,她很幸运地赌对了一次,但很不幸赌输了最后一次。她人生的前半段美丽的让人心醉,后半段悲凉的欲哭无泪。这和时代密切相关。因此,她后半生颠沛流离漂泊无依的悲惨命运,既是她个人的性格悲剧,又是整个宋朝的时代悲剧,犹如张艺谋的电影《归来》中的冯婉瑜。
泉城济南,是一个美得“冒泡”的城市。公元1084年,李清照出生在这里的一个官宦人家。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是北宋文坛领袖苏东坡的学生,更是名震一时的文学家。母亲出身名门,善文学。齐鲁壮丽的山川,涵育了她的创作灵性,良好的家庭教育,赋予了她光彩照人的文学才华。少女时代的李清照犹如一轮清月朗照,在北宋文坛崭露峥嵘。
李清照的词,风格婉约清丽。如脍炙人口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因此得了一个“李三瘦”的别号。清人沈去矜有这样的评论:“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李白的地位自不用说,其出手不多的几首词,冠绝千古。而南唐李后主被誉为词宗,李清照能与他二人比肩而立,放眼整个中国文学史,在女性作家中,绝无仅有。
张爱玲说:“人生是一袭华美的袍子,上面爬满了虱子”。李清照的人生包含了悲剧的所有要素。首先,动乱时代的浮沉、家族纷争败落和爱人的早逝,像一只无形的手,推动着她从华美到悲凉不断滑落。其次,李清照没有被动等待命运的判决,她像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一样,做着顽强的抗争。第三,她是一个失败的抗争者,就像她在《夏日绝句》中写的,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所以,她是一个渴望爱情、才情横溢的小女子,更是一个心怀天下、金刚怒目的大丈夫,婉约是她的表象,豪放才是她的底色。
人生是由各种各样的碎片组成的不同阶段。李清照的人生跌宕起伏,我们亦可简化为三个阶段。即懵懂青春时期的怀春童话,初为人妇时期的胶漆之欢,北宋灭国、词人南渡孤苦无依的黍离之悲。
第一阶段是少女时代。在萌动的青春里,哪个少女不渴望“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的无悔爱情,哪个少女不想象“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浪漫场景,哪个少女没有“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的似水柔肠?且看她的《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剗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男人骑高马,女子荡秋千,这本身就含有一种浓浓的性的隐喻。秀发香腮面如花玉的少女李清照,在秋千上玩得不亦乐乎。不好,有人来了,会是谁呢?是否就是那个闯入梦中的白衣秀士?她落荒而逃,心如撞兔,倚门回首偷望,那风情万种的一回眸,与来人四目相对,从此情窦初开。而同样在少女时代写就,下面这首词就更加言不尽而意有余了。《如梦令》:
常日暮记溪亭,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此词再现了她少女时代的沉醉兴奋,充满了回环曲折的画面感,“兴尽”归家,却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
如果我们不把“沉醉”看成是陶醉于美景之中的话,或许有人说得对,李清照喜欢喝酒,但少女时代就喝得“一杯酒扶墙走,两杯酒墙上走,三杯酒墙走我不走”,宽松自由的家庭教育环境和她身上的男子气概可见一斑。李清照的饮酒,也体现了她不同时期的心情。少女时代喝酒为了好玩;人到中年世事如棋人生难料,是为了麻醉自己;而到了暮年,或许才在浓烈的酒精中看透人生。李清照的人生变化如此,你不让她饮酒,她如何度过那一段凄凄惨惨戚戚的生命的严冬?
李清照的人生第二个阶段是幸福的。她遇到了好丈夫赵明诚。虽然据说他也曾有过纳妾、阵前脱逃的不堪,但那一段夫妻琴瑟相合的生活,是李清照最为惬意的时期。那一时期的词,多表现夫妻的相思和闲愁。如《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新婚不久,丈夫负笈远游,如胶似漆的一对爱人,难舍难分。上半阕写景,荷残席冷、万物萧疏,思夫之情油然而生。总得做点什么来排遣心中的相思吧。紧身裙不方便,还是“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吧。“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就像现在女孩苦苦等待淘宝快递的心情,她也在焦急等待丈夫的回信,或许在大雁带来回信时,在那个月圆之夜我们就可以团聚了。下阕写情。“花自飘零水自流”, “我等到花儿都谢了”,你还如流水一样在外漂泊。如何扑灭这刻骨的相思,“剪不断理还乱”,所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可见相思无处排遣,因为爱到深处,思念是一种不由自主的痛。《醉花阴重阳》: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道尽了词人茶饭不思日渐消瘦的相思之苦。以西风、黄花作为意像,隐约包含着秋风来袭繁花落尽“黄花菜都凉了”的愁怨。据说赵明诚收到这首词后,发誓要写一首超过妻子的词。他三日得词五十首,将李词杂于其间,请来一些朋友评点,不料友人说只有三句最好:“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赵明诚自叹不如,从此不与清照比相思。
李清照人生的第三个阶段,人生所有的苦痛排着队纷至沓来。明诚身亡、故园落入金人之手,带着丈夫的未尽之愿,李清照守护着丈夫毕生精力收藏的金石书籍,仓皇南渡。年近五十的寡居老妇,每每回忆起丈夫,回忆起故园的春风秋月,夏雨冬雪,不禁悲从中来。爱人不在,北归无望,文物书籍遭人偷窃和强取豪夺,并有爱财好色登徒子张汝舟的骗婚,李清照陷入前所未有的生存和道德危机之中。她要离婚。现代人离婚像刷微博一样简单,但在宋代就完全不一样了。宋代有个法律,妻告夫,即使夫有罪,妻子也要坐牢两年。这个事情说明,宋朝的有些法律和他们的外交政策一样混蛋荒唐。李清照在发现衣冠禽兽张汝舟竟然是为了她的文物才和她结婚之后,李清照再次表现出大无畏的勇气,冒着身陷囹圄的危险,将张汝舟告倒发配远方。但由于她朋友多,路子广,最后仅坐牢九天就被释放。就这样,李清照如愿解除了与张汝舟的婚姻,成为反对家庭暴力、反对腐败的先驱者。
国破家亡的痛苦,使她这个时期的词作风格萧瑟低沉苍凉,充满饱经忧患、山河破碎的悲痛。如《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梧桐夜雨,乍暖还寒,孤独如点滴夜雨,敲击心房。又是黄花落尽的时节,它不再灿烂,而是“零落成泥碾作尘”。在少妇时节,她是“黄花瘦”,而如今已经“憔悴损”。一朵黄花,两种命运,三段人生;国破之凄,丧夫之痛,南渡之苦,人生五味涌上心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说,“生命中曾经有过的所有灿烂,原来终究,都需要用寂寞来偿还”。李清照用她半生凄苦,偿还了半生幸福。假如人生可以重来,明诚未死、北宋未亡,无丧夫之痛、无南渡之苦,没有遇到感情骗子张汝舟,李清照的人生就像她的名字,如一轮清月朗照大地般美丽,就像她的号易安一样而易安。上帝不会打盹,命运给了李清照以挫折,同时也给了她五彩妙笔,让她不仅是闲愁几许的小女子,更是心怀家国的大丈夫。沈曾植《菌阁琐谈》就说“易安倜傥,有丈夫气,乃闺阁之中苏、辛,非秦、柳也”。比较典型的是《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在词中,李清照仿佛九天神女,管它“路长”与“日暮”,在九万里风的推动下,飘然而行。这分明是一首荡气回肠的豪放词。除了词,李清照似乎更擅长用诗来表达自己慷慨丈夫气。“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八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如此千钧笔力,谁能相信是出自一个瘦弱女子之手?“难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如此勇敢的讽刺,北宋几个文人敢如此无畏?“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青州一抔土”,对故园如此的怀念和挚爱,那些仓皇南渡的文臣武将,哪一个不羞愧万分?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的愁绪,是整个王朝的愁绪,李清照的悲剧,其实是千万普通百姓流离失所、妻离子散的悲剧。李清照的国破之凄,丧夫之痛,南渡之苦,和千千万万人无以言说的悲哀汇聚凝结,形成如山岳湖海般的苦痛。所以,易安居士不易安,蚱蜢舟注定无法承载整个宋代的哀愁。
节选自《欲将沉醉换悲凉——北宋词人的命运沉浮》文汇出版社出版
四:中国古代葡萄酒文化思考
既然提到了这个问题,也是社会的一种现象,那我就说说自己的看法,以供参考:
一、酒文化在中国自古就有之,并且呈现丰富多彩之态。酒在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简单说就是一种液体饮料,有保健活血驱寒的功效,喝多了伤身,这是它的生物属性;酒文化则是衍生出来的一种文化,属于精神方面的东西,远远大于它的生物属性。在古代酒文化的表现有如下几种:比如在诗歌方面“把酒问青天”,体现的一种感伤,对人生思考;“葡萄美酒夜光杯”,体现的一种大漠豪情,酒让沙漠夜晚更加的迷人,更加绚烂;“把酒言欢”通过酒把久别重逢后,喜形于色的情形表现的淋漓尽致。在小说里,在四大名著水浒传中就有“吃酒”的语言,体现的是英雄豪迈的精神状态,三国演义中的“温酒斩华雄”酒在这里起到了催精提神的作用,把关云长武功高强,义薄云天表现到了极致,民间就有“无酒不成席”的谚语,酒在烘托宴席的气氛,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愉悦,无疑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酒是色之媒,酒壮色胆”都是酒文化多样性的体现。
二、酒消费增高主要是市场多样性的需要。近年来,酒在商务活动,政府招商引资、宴请宾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呈现出“酒比饭贵”的现象,通过宾朋互相敬酒,猜拳,劝酒,拉近缩短了双方的距离,消除了陌生感,联络了感情,达到了双方想要的目标,办成了事;试想如果没有酒精的催情作用,双方干巴巴的做在酒店吃饭谈什么文化?这是其一。其二,酒是礼尚往来,馈赠礼品的佳品,特别是像贵州茅台等高端酒还有标榜身份的作用,君不见贵州茅台的股份票老是“红旗飘飘”,酒起到了一个媒介的作用。还有一种就是酒的珍藏文化,有许多爱好者,家里珍藏了各种各样的红酒、白酒,有时间了就邀请亲朋好友一起品酒、一起赏酒,谈天说地,谈人生、话友情,共度美好时光,这也是一种酒文化的体现,我要说的就是这些,希望能给你参考和借鉴。谢谢!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