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比利亚半岛只两个国家,为何历史上却混乱不堪,西葡迟迟未统一
在现如今的世界地图上,伊比利亚半岛被两个国家所占据,并没有第3个国家的出现,葡萄牙位于半岛的西侧,占据了绝大部分的沿海,而西班牙只能屈居内地。
两国在地理位置上独处一个半岛,这让二者之间的关系十分的“亲近”。
可半岛的历史却不仅仅只有这两个国家,而是山门林立,争斗不断,以至于地理位置如此相近的两国最终没有统一,哪怕有过“同居”的日子,最终也被迫分道扬镳。
葡萄牙与西班牙的前世今生
现如今,矗立在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两个国家并非从一开始就诞生在这片土地上,至少伊比利亚半岛在历史上被罗马人、阿拉伯人统治过很长一段时期。
正是因为被轮流统治,使得伊比利亚半岛上的形势变得十分复杂,既有伊斯兰教的势力,也有基督教的影响。
从中世纪开始,伊比利亚半岛处在阿拉伯帝国的影响之下,整个半岛的南部都是穆斯林统治区域,而半岛北部少部分的领土被基督教国家所占据。
这两方面的势力看彼此都不顺眼,极欲置对方于死地,其中以北方的基督教国家反应最为强烈,他们一直想试图收复南部半岛。只不过一直没有成功。
占据北部的国家也从最初的阿斯图利亚斯和纳瓦尔,演变成了莱昂、卡斯帝尔、纳瓦尔、阿拉贡、巴塞罗那等五个小国,而南部一直由西班牙哈里发统领。
到了11世纪左右,西班牙哈里发演变成了科尔多瓦哈里发,而葡萄牙也从莱昂王国当中脱颖而出,获得了独立地位。
历史上西班牙与葡萄牙第1次发生了碰撞,但整个伊比利亚半岛上依然是危机四伏,众多国家相互攻伐,谁也不能击败谁,谁也不能吞并谁。
半岛北部一直致力于收复南边的半岛区域,这场收复运动一直持续了700余年,未曾放弃的基督徒最终在1492年获得了成功。
他们把伊比利亚半岛上的穆斯林全部赶走了,使得伊比利亚半岛处在了基督教的文明照耀之下,这让整个半岛空前“团结”。
只不过,这种团结是表面的战争,依然在伊比利亚半岛内部进行着。
阿拉贡和卡斯蒂尔完成了合并,诞生了全新的西班牙,葡萄牙也在这一时期站稳了脚跟,使得伊比利亚半岛上只剩下这两个国家。
西葡之间的恩怨情仇
两个王国一直传承到了16世纪,1578年发生了一件足以影响两国关系的重大事件。
葡萄牙24岁的国王塞巴斯蒂昂在征战摩洛哥的时候,不幸被大水卷走,身死道消,可他没有留下子嗣,致使葡萄牙王位出现了继承人问题。
旁边的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看到了机会,准备凭借着自己与塞巴蒂昂的关系拿下葡萄牙王位,促成西葡的统一。
两国在此时地位已经截然不同,西班牙已经成为欧洲大陆上的强国,能够在欧洲大陆左右国际事务,同时,海外殖民地也异常繁盛。
葡萄牙却恰恰相反,偏安一隅的情况让葡萄牙没有欧洲大陆话语权,更因为殖民体系的萎缩使得葡萄牙财政出现了巨大的危机。
再加上英国人对巴西殖民地的觊觎,使得葡萄牙殖民贸易受到了打压,财政出现了赤字,国力也一定程度衰弱,它急需一个强大的外援辅助自己走出阴影。
故此,在葡萄牙上层当中,贵族们还是乐于见到与西班牙的联合,这样可以借助西班牙人的力量强化葡萄牙。
底层民众却不支持这一做法,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使得民众坚决抵制西班牙的合并。
菲利普二世并没有给予他们这样的机会,既通过外交途径游说贵族们,又通过军事手段不断镇压葡萄牙下层百姓。
最终在1580年演变成了冲突,菲利普二世直接派军队攻占了里斯本,强硬的把葡萄牙纳入了西班牙的统治范围。
在菲利普二世开出一系列的优待条件下,葡萄牙不得不低头,开始了为期60年“同居”生活。
但寄人篱下的日子并不好过,西班牙在60年时间的侵蚀之下,慢慢的剥夺了葡萄牙的自治王国身份,把它当成一个省进行管理,这让葡萄牙人看到了危机,准备开始复国运动。
1640年,西班牙深陷于法国的战争当中,给了葡萄牙人复国的机会。
经过半年的斗争,葡萄牙又获得了新生的机会,只是新生不意味着割裂,60年的被统治使得西班牙文化深入到了葡萄牙社会的各个领域,想要剔除这种影响力恐非一日之功。
当下,经过数百年的发展,葡萄牙人把西班牙遗留在本国的传统全部剔除干净,时至今日,两国再没有统一的基础,葡萄牙也彻底获得了独立。
两国千余年来的斗争,使得彼此失去了成为世界霸主的机会,只能在欧洲乃至世界轮流轮入二流、三流国家,往日的辉煌已经不在,统一更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