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现明代洪武元年铜权,揭开朱元璋称帝后统一度量衡的历史
#头条创作挑战赛#收藏有故事,藏品活起来。如果喜欢我分享的话题,请关注我,谢谢!
笔者收藏了一个形制为明代洪武元年的铜权。该铁权六边六棱形,范铸工艺,上有方形纽,纽中有圆形穿孔,下有阶梯底座,权身中部一面铸阳文“洪武元年”四字,背面也铸有阳文疑似“潭州”二字。
洪武元年铜权
洪武元年,即公元1368年。潭州,古代行政区,在隋朝至明朝是治所(州治或府治)长沙的古称。
疑似潭州二字
首先,铜权为何物?权,即秤锤,又叫秤铊、秤砣,材质有铜、铁、陶、瓷、石等。与衡(秤杆)相佐,也就是称重量之用,名曰衡器。秤砣叫“权”,秤杆叫“衡”,称量东西需其二者组合——“权衡“一词由此而来。自人类出现了私有制,便有了权衡理念和雏形实物,成了最原始的物物交换工具。据资料,其最早出现于东周。汉代称权为累,民间呼之为“公道老儿”。《汉书》说:“权者,铢、两、斤、钧、石也,所以称物平施,知轻重也。”清人李光庭在《乡言解颐》卷四中说道:“市肆谓砝码为招财童子,谓秤锤为公道老儿”。权衡取其平,平者乃公道之谓也。权,除用作衡器外,还用作吉祥物、压镇等。铜权,即铜秤砣。
秤砣
其次,明代对度量衡的管理。度量衡与社会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应天(南京)南郊即皇帝位,定国号大明,年号洪武。明王朝一经建立,明太祖朱元璋便着手全面恢复封建秩序。为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首先改变了中央和地方的政权机构:在中央废除了中书省和丞相制,把丞相所掌之权分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执掌,而六部直属皇帝管辖;在地方机构中废除了行中书省,在全国设十三布政使司(俗称省),省以下有府、州、县管理地方事务。度量衡正是在这样的行政机构监督下发挥它的职能。
明太祖朱元璋
《明会典》中汇集了历年有关度量衡器制造、管理等典章制度,仅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到嘉靖末年(公元1566年)的近200年间,共颁布有关度量衡法令17次。明朝官方使用的度量衡器在中央由工部统一制造,由负责钱粮的户部颁发使用。
秦代度量衡
《会典》中还记载:洪武元年,令兵马司并管市司,二日一次校勘街市斛、斗、秤、尺,并依时估定其物价。《明史·职官》也记载:凡度量权衡,谨其校勘而颁之,悬式于市而罪其不中度者。对街市商用度量衡器已有相当严格的管理制度。
《明会典》中还记载了度量衡器的制造检定制度:正德元年议准工部行宝源局,如法制好铜砝子一样三十二副,每副大小二十个,俱錾“正德元年宝源局造”字号,送部印封,发浙江等处布政司及各运司,并南直隶府州,各依式样支给官钱,一体改造,颁降用使。这里所谓的“好铜砝子”,如同今天的“标准砝码”,各级地方行政机构根据中央颁发的标准器,由府、州、县逐级复制,校正合格印烙后方能颁发使用,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传递校量系统。
明会典
最后,这枚明代洪武元年铜权是首次出现,因制作于明朝建国之初,较明代其他时期的铜权都少,极为罕见。它为研究明代历史、政治、经济、文化、计量等提供了珍贵实物,还佐证了明代初期衡器发展史,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