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简史:从共和到帝国,千年历史的跌宕起伏!
古罗马,这一璀璨文明,源自公元前9世纪初的意大利半岛中部。
其发展历程历经三大阶段:首先是罗马王政时代(前753年至前509年),亦称罗马王国、伊特鲁里亚时期,标志着罗马从原始公社制度向国家形态的过渡。那时,它不过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镇,尚未成为强大的帝国,传统的君主制国家形态初现端倪。
紧接着,罗马共和国(前509年至前27年)接踵而至,为罗马的疆域扩张奠定了坚实基础。
最终,罗马帝国(前27年至476年/1453年)的辉煌时代来临,横跨欧亚非三洲,称霸地中海,成为古代世界的超级大国。
公元前3世纪至前2世纪间,为争夺地中海的霸权与资源,罗马与地中海西部的强国迦太基展开了三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史称布匿战争。凭借卓越的战略与勇气,罗马于公元前2世纪成功登顶地中海霸主之位。
罗马共和时代,疆域扩张的步伐从未停歇,至公元1世纪前后,已发展成为一个横跨欧亚非、威震地中海的庞大帝国。
然而,盛极而衰,公元395年,罗马帝国一分为二,东西两部各自为政。
公元410年,日耳曼的西哥特人在领袖阿拉里克的率领下,挥师意大利,对罗马城展开了猛烈的围攻。在城内奴隶的协助下,西哥特人成功打开城门,随后在西罗马帝国境内建立了西哥特王国。
公元476年,罗马雇佣兵领袖、日耳曼人奥多亚克更是废黜了西罗马的最后一个皇帝罗慕路斯·奥古斯都,西罗马帝国至此灭亡。
而东罗马帝国,则在历经数百年风雨后,于1453年被奥斯曼帝国所终结。
根据古老传说,当特洛伊城遭受希腊人侵袭之时(约公元前1300-1190年),维纳斯女神之子埃涅阿斯及其追随者逃离故土,历经北非与迦太基的辗转,最终抵达古意大利。
当时的意大利由拉丁姆国王拉丁奴斯统治。埃涅阿斯击败拉丁奴斯,建立了阿尔巴王国。其后裔罗穆路斯以此为根基,创建了罗马,并成为第一任国王,罗马由此迈入新篇章。
罗马王政时代
罗慕路斯
罗慕路斯与雷穆斯,罗马城缔造者,传说为孪生兄弟,幼时被弃,由母狼哺育。后罗慕路斯杀弟雷穆斯,建立罗马。
努马·庞皮留斯
罗马王政第二任国王,43年统治期内从未发动侵略战争,与初代国王罗慕路斯的拓展方式不同。
托里斯·奥斯蒂吕斯
托里斯·奥斯蒂吕斯,罗马王政第三任国王,热衷对外进攻。经努马改革后,他引领罗马进入扩张新时期,战绩卓著,超越罗穆路斯。统治32年,终因雷击而亡。
安库斯·马尔西乌斯
托里斯逝后,经选成为罗马王政时期第四任国王,母为努马·庞皮留斯之女。他两大成就:架台伯河首桥,征服奥斯提亚使罗马通地中海。
台伯河首桥
卢修斯·塔克文·普里斯库斯
罗马王政时期第五位国王。他继承了安库斯·马尔西乌斯的王位。
公元前579年,塔克文·普里斯库斯被前国王安库斯·马西乌斯的儿子们暗杀。
塞尔维乌斯·图利乌斯
塞尔维乌斯·图利乌斯,罗马王政第六位国王,卢修斯·塔克文·普里斯库斯女婿,推行改革。按财产划分公民为5等级,提供不等军事百人队,共193队。创建百人队大会,取代库里亚大会权力。每百人队一票,改革促古罗马由氏族制向国家过渡。
卢修斯·塔克文·苏佩布
卢修斯·塔克文·苏佩布,罗马王政时代第七位国王,杀岳父塞尔维乌斯·图利乌斯夺位。他是第五代国王卢修斯·塔克文·普里斯库斯之子,致力于战争,兼并邻近拉丁城镇。公元前509年,被罗马共和国第一任执政官卢修斯·朱尼厄斯·布鲁特斯领导的起义推翻。
罗马共和国
罗马共和国实行元老院、执政官和部族会议三权分立,无绝对统治者。盖乌斯·尤利乌斯·凯撒是唯一的终身独裁官。
公元前5世纪至前3世纪,平民与贵族斗争后,意大利半岛基本统一。百人队会议选执政官,元老院掌实权。后贵族承认平民保民官,保护平民权益。前451年颁布十二铜表法,废除平民与贵族通婚限制,标志罗马法诞生。前326年取消债务奴隶制。
罗马建国初为小国,后战胜拉丁同盟、伊特拉斯坎人等,征服意大利半岛南部土著和希腊城邦,成为地中海西部大国。发动布匿战争征服迦太基,马其顿战争控制希腊,通过叙利亚战争和外交手段控制西亚部分地区,建成横跨亚非欧、称霸地中海的大国。
经济发展激化社会矛盾,公元前2世纪30年代至前1世纪30年代为内战时代,爆发西西里奴隶起义、斯巴达克起义和格拉古兄弟改革。前107年马略当选执政官,实行军事改革,推行募兵制。
前90年意大利人为争取公民权起义,史称同盟者战争。前82年苏拉占领罗马,次年迫使公民大会选其为终身独裁官,开创军事独裁先例。前60年克拉苏、凯撒、庞培结盟控制罗马政局,史称前三头政治,结束元老院为中心的议会制。
前48年克拉苏死于战役,凯撒消灭庞培,被宣布为终身独裁官。他推行改革,但因独裁招致政敌仇视,于公元前44年被刺杀。凯撒死后,罗马内战再起。
前43年,安东尼、雷必达、屋大维公开结盟,获得统治国家5年的合法权力,史称后三头政治。随后屋大维将另外两人打败,于前27年元老院授予屋大维“奥古斯都”的尊号,建立元首政治。共和国宣告灭亡。罗马从此进入罗马帝国时代。
罗马帝国时期
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公元1453年),前期以地中海为中心,跨越欧、亚、非。公元395年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罗马帝国延续至1453年。前期采用元首制(公元27年-287年奥古斯都创立),后转为君主制(公元287年起)。
奥古斯都实施改革,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其后,提比略开创皇位继承制,前期帝国时期包括克劳狄、弗拉维和安东尼三王朝,安东尼王朝时版图达最大。
192年安东尼王朝末,罗马陷入百年混乱,至193年塞维鲁王朝建立为后期帝国时期。284年戴克里先改革,改元首制为多米那特制(君主制),并实行多项改革。
324年君士坦丁一世加强皇权,330年迁都君士坦丁堡。395年狄奥多西一世将帝国分给两子,罗马帝国正式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西罗马帝国经济衰退,人口减少,410年被西哥特人占领,455年汪达尔人攻陷罗马城,后建立多个蛮族国家。476年日耳曼人雇佣兵首领奥多亚克废黜最后一位君主,西罗马帝国灭亡。
东罗马帝国延续至1453年,最终被奥斯曼帝国所灭。古罗马政治制度随帝国扩张而不断改革,政体革新巩固并促进了帝国发展。历史分为王政、共和和帝国时代。
屋大维(奥古斯都):
凯撒甥孙兼义子,与安东尼、雷必达共治称后三头政治。后屋大维灭二人,成罗马首位正式皇帝,即奥古斯都大帝,罗马入帝国时期。公元前27年,屋大维确立独裁统治,称“元首”,此制为共和外衣下的君主专制。公元14年8月19日,屋大维去世。
提比略:
罗马帝国第二任皇帝,暴虐好色,与元老院及家族关系紧张。
意大利里米尼的提比略古石桥
公元26年退隐卡普里岛,仍控政局。公元37年3月16日,于岛驾崩。
卡利古拉:
罗马帝国第三任皇帝,在位时建立恐怖统治,神化皇权,行事荒唐暴虐。他大兴土木,举办盛宴,致财政恶化。后增苛捐赋税以缓危机,引发各阶层怨恨。公元41年,被近卫军大队长卡西乌斯·卡瑞亚刺杀。
克劳狄:
罗马帝国时代第四任皇帝。模仿后来欧洲君主习惯冠以数字的克劳狄一世。
尼禄:
罗马帝国时代第五位皇帝,朱里亚·克劳狄王朝第五位亦是最后一位皇帝。
加尔巴:
罗马帝国第六位皇帝,也是“四帝之年”首位皇帝。公元68年,加尔巴在尼禄自杀后,经元老院承认继位,结束朱里亚·克劳狄王朝。在位仅七月被杀,该年罗马帝国四位皇帝相继出现,故称“四帝之年”。
奥托:
罗马帝国第七位皇帝,四帝内乱期第二位。公元68年尼禄自杀后,加尔巴称帝,奥托支持之,后因不满加尔巴,于69年1月15日弑之自立。
同时,日耳曼军团反加尔巴而支持维特里乌斯,与奥托对抗。奥托得多瑙河军团助,决战波河,因指挥失误,败于第一次贝德里亚库姆战役,自杀身亡,在位三月。
维特里乌斯:
罗马帝国第八位皇帝,四帝内乱期第三位。公元68年,维特里乌斯任下日耳曼行省总督。
69年1月15日,奥托弑加尔巴自立。日耳曼军团反奥托,4月15日于第一次贝德里亚库姆战役击败奥托,奥托自杀,维特里乌斯入罗马称帝。
但7月,维斯帕先得多瑙河军团助称帝,与维特里乌斯对抗。
10月,维斯帕先于第二次贝德里亚库姆战役胜,年底率军入罗马,维特里乌斯被杀,在位八月。
维斯帕先:
罗马帝国第九位皇帝,夺位结束“四帝之年”,开创弗拉维王朝。在位时与元老院合作,改革内政,恢复秩序,加强皇权,元首制成熟。公元79年6月23日病逝,长子提图斯继位。
提图斯:
罗马帝国第十位皇帝,弗拉维王朝第二位,维斯帕先之子。公元70年,提图斯以主将身份攻破耶路撒冷,终结犹太战争。公元80年,罗马遇火灾与瘟疫,提图斯全力应对,深得民心。公元81年9月13日,因发热病逝,年仅41岁
图密善:
罗马帝国第十一位皇帝,弗拉维王朝末帝。公元81年9月13日,图密善继兄提图斯之位。在位时,改革货币,大兴建筑,重建罗马城,发展经济;修日耳曼长城,巩固边防。主导不列颠与达契亚战争,扩展罗马势力至苏格兰,稳固统治。自任终身监察官,控制公众道德,受军民欢迎,却遭元老院忌恨。
公元96年9月18日,图密善遭刺杀,终年44岁,弗拉维王朝终结。
涅尔瓦:
罗马帝国安敦尼王朝首帝,五贤帝之一。出身元老贵族,德高望重,图密善被刺后由元老院推选为元首。继位时年老无子,选图拉真为继。
图拉真:
罗马帝国安敦尼王朝第二帝,五贤帝之一。图拉真巩固内政,扩张疆域至史上最大。获元老院“最佳元首”称号,并建图拉真纪功柱纪念征服达西亚。
哈德良:
罗马帝国安敦尼王朝第三帝,五贤帝之一。在位时停东方战争,与帕提亚和约,改官僚制度与法律。建哈德良长城于不列颠岛北,防苏格兰蛮族入侵。
安东尼·庇护:
罗马帝国安敦尼王朝第四帝,五贤帝之一。统治时帝国达全盛。继承哈德良政策,外御强敌,内调关系,与元老院合作,发展经济,强化行省管理,促繁荣。公元138年,哈德良指定51岁的安东尼为继承人,盼其早逝传位于年轻马可·奥勒留。但安东尼·庇护在位23年至74岁,为五贤帝中在位最长。其统治时期,安敦尼王朝亦称五贤帝时期。
马可·奥勒留:
罗马帝国安敦尼王朝第五帝,五贤帝之一。奥勒留智慧卓越,为思想家,著有希腊文《沉思录》。在西方文明中,他属罕见贤君,向往和平,却具非凡军事才干。
路奇乌斯·维鲁斯:
罗马帝国安敦尼王朝第六帝,五贤帝之一,与兄马可·奥勒留共治,首现两帝共治,以马可·奥勒留为主。公元169年,路奇乌斯·维鲁斯卒于归途。
阿维狄乌斯·卡西乌斯:
公元175年因有人传闻马可·奥勒留已死,而反叛罗马帝国,短暂地统治埃及和叙利亚,后被部下刺杀。
康茂德:
古罗马安敦尼王朝末帝康茂德,马可·奥勒留之子。执政十二年,不受元老院与人民喜爱,为暴君典范,终结五贤君时代繁华。
康茂德遇刺后,罗马帝国再陷内战混乱。
佩蒂纳克斯:
佩蒂纳克斯为佩蒂纳克斯内乱期罗马皇帝。192年12月31日,近卫军指挥官莱图斯杀康茂德后推其为帝。193年3月28日,佩蒂纳克斯被叛军所杀,后塞维鲁以复仇之名登基。此时距罗马帝国分裂尚有202年。
尤利安努斯内乱期(193年):
公元193年,罗马皇帝佩蒂纳克斯被叛乱的禁卫军杀害。因无纪律且未决定新帝人选,士兵决定拍卖皇位。56岁的元老尤利安努斯在家人怂恿下,与佩蒂纳克斯岳父提尔皮西阿努斯竞价,最终以六千两百五十第纳赢得皇位,但须保证提尔皮西阿努斯安全。这是罗马皇位首次被拍卖,导致各地军队不服,纷纷起兵。
驻潘诺尼亚的军团指挥官塞维鲁以复仇为名进军意大利,得到人民支持,未遇抵抗便抵达罗马。尤利安努斯组织禁卫军反抗,但塞维鲁承诺避免流血冲突,只要交出尤利安努斯及凶手。禁卫军随即抓捕凶手,宣布尤利安努斯退位,并于193年6月1日将其斩首。尤利安努斯在位仅66天。
赛维鲁王朝(193年-235年):
塞维鲁王朝由北非人塞普蒂米乌斯·塞维鲁创建。235年,军队叛乱,末帝亚历山大·塞维鲁被杀,马克西米努斯·色雷克斯即位,王朝终结。
军官皇帝时期(235年-268年):
伊利里亚王朝(268年-284年):
公元267年,骑兵统帅叛乱称帝,被伽利埃努斯击败并杀之,但伽利埃努斯随后于268年8月被军官杀害。克劳狄二世继位(268—270年),打败阿拉曼尼人和哥特人,获“哥特征服者”称号。
270年,克劳狄二世死于瘟疫,奥勒良即位,称“世界光复者”,他重创哥特人,收复小亚细亚、叙利亚,俘虏帕尔米拉女王奇诺比亚,夷平巴尔米拉城,击败高卢帝国君主泰特里库斯一世,重并高卢、不列颠和西班牙入帝国,新建罗马城墙,放弃达西亚。
275年,奥勒良出征波斯被杀,元老院选塔西佗为帝,塔西佗在位一年去世。军队推普罗布斯为帝,他粉碎日耳曼人对高卢的入侵,驱逐汪达尔人出巴尔干半岛。
282年,普罗布斯被杀,卡鲁斯继位,再败日耳曼人,进攻波斯,占泰西封。
283年,卡鲁斯暴死,子卡里努斯继位。
284年,近卫军长官戴克里先造反,击败卡里努斯,成为帝国统治者。
[四帝共治]东部(284年-310年)、西部(286年-306年):
戴克里先提出四帝共治制,将帝国分东西两部分,各由一位“奥古斯都”管辖,并指定助手和继承人“恺撒”。该制度在其在位时运行良好,退位后崩溃。285年,戴克里先成为唯一皇帝,进行政治、行政和军事改革,结束三世纪危机。
君士坦提乌斯·克洛卢斯(306年-324年):
西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王朝开创者,君士坦丁大帝之父。君士坦提乌斯登基十五月后,因健康不佳死于英格兰约克城。306年,其子君士坦丁在约克被父军团拥立为帝。
君士坦丁王朝(306年-364年):
君士坦提乌斯一世为罗马帝国西方奥古斯都,行四帝共治制。君士坦丁王朝统治西方,终于363年,末帝为尤利安二世。自君士坦提乌斯一世后,皇位多为其家族成员,除李基尼乌斯为姻亲外,其余皆为直系血亲。
瓦伦提尼安王朝(364年-394年):
364年,多瑙河军官瓦伦提尼安一世被立为帝,分东部予弟瓦伦斯,分别驻米兰与君士坦丁堡。
376年,瓦伦提尼安一世卒,子瓦伦提尼安二世继位。
378年,瓦伦斯在亚德里亚那堡战死,东部由格拉蒂安和狄奥多西共治。
383年,格拉蒂安卒,狄奥多西与哥特人和解,并击败西部篡位者马格努斯·马克西穆斯父子。
392年,瓦伦提尼安二世在维也纳被杀。
狄奥多西王朝(378年-395年):
狄奥多西王朝(379~395),罗马分裂前最后奴隶制王朝,以建立者命名。统一罗马传1帝,统16年;
东罗马传3帝,统62年;西罗马传13帝,统81年;合计传17帝,共统9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