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里的天津意大利风情旅游区知名历史建筑
到天津旅游,意大利风情旅游区是不容错过的一处景区。
这是我去天津之前做的旅游攻略中,精心挑选的一处必去景区。其重要理由是,意大利风情旅游区为近代意大利在国外保留最为完整的历史街区;该旅游区,位于天津市河北区,原为意大利租借地,几乎包含了意大利各个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现存各类风貌建筑将近200栋,目前开发的有76栋,建筑面积达6万平方米。
欧洲的建筑理念,与我国传统的房屋建筑规划设计,有着很大的差异:我国中式民居常常以四合院为突出特色,用一个大院“圈起来”,一栋栋房屋建造在院子里,只有进到院子里才可以走进房屋,体现了一种封闭的观念;而欧式房屋直接临着街道,门窗朝向四周,体现了一种开放的思想。
在意大利风情旅游区里,你可以随意地游览拍摄。
2024年4月6日,从早上09:30到达该旅游区之后,到大约11:20,我不停地在该旅游区里游览和欣赏,时不时拍摄下一栋栋标注着“文物保护单位”或者“历史风貌建筑”牌匾的建筑。最后,我确实跑的累了,就在旅游区边上的一家饭馆吃饭歇息。
以下是我整理出来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或者“历史风貌建筑”。
01奥匈帝国领事馆旧址
奥匈帝国领事馆是原奥匈帝国政府驻天津的领事馆,也是天津奥租界内唯一一处由奥匈帝国政府出资建造的房屋。建于1908年,在当时的天津奥租界大马路与沿河马路转角处(今河北区建国道153号和海河东路33号)。该建筑目前为特殊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
2013年1月,奥匈帝国领事馆旧址被评定为天津市人民政府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02梁启超旧宅 梁启超饮冰书斋
位于天津市河北区民族路42号——44号的两栋欧洲小洋楼,就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梁启超先生大名鼎鼎的饮冰书斋,著名的饮冰室合集就诞生于此。
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梁启超旧宅的知名度可见一斑。我到达这里时,恰巧遇上两位国际友人前来参观。
03冯国璋故居
位于今民主道靠近海河的地方,是一排端庄素雅的奥地利式小楼,曾在1917年担任过代理大总统的冯国璋下野后,就居住在这里。现为河北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冯国璋故居为砖木结构的三层楼,共四座,连同从前的三所小楼,共有楼房110间,平房54间,建筑面积4661.29平米。冯宅与袁宅只相隔一条民主道,据天津市房产公司的有关人士说,两届民国大总统将自己的住宅建的这么近,从目前的考证资料看,在全国只有这一处。有人猜测,冯国璋与袁世凯都是北洋军阀,冯当年是袁的下属,二人将住宅建的近,也许是方便二人议论国事。
04袁氏宅邸
位于河北区海河东路39号(原奥租界金汤二马路)的这幢袁氏旧宅,是袁世海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后不久,以低价从奥租界购得,委托德国和英国建筑师设计建造的,据说此地“贵不可言、风水极佳”。
该建筑于1917-1918年建成,建筑落成后,袁世凯已经去世两年了,与其说是袁氏不如说是“袁氏后人”更为准确。
05汤玉麟旧宅
位于河北区民主道40号,为重点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汤玉麟曾参与张勋复辟,东北易帜后曾先后担任热河省主席和二十九军总参议、高级顾问等职。解职后,来津买下吴毓麟(辛亥革命后曾任国民党海军中将、交通总长,为直系代表人物)在意租界的寓所。
该楼整体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巴洛克建筑风格,楼墙和墙基均为花岗石条石砌垒。院内工字砖铺地,地面宽阔。楼前的廊厦下左右开坡道,有左右两门,汽车可一出一入。楼内设有正厅和附厅,设有古典式壁炉,门窗宽大。这在当时是很高贵的,至今仍很有特色。
06曹锟旧居
位于天津市河北区进步道48—50号,建于民国。旧居原有楼房8栋、平房36间,现存东、西、北三栋楼房,均为砖木结构二层,局部三层,平面布局紧凑。
东楼前圆形台阶,入口由三连圆拱券与爱奥尼克式廊柱构成,立面正中山墙饰富于变化的弧形曲线和弧顶矩形窗饰花卉,高坡楼顶。西楼为异型坡顶,回廊占据楼体的东、南两面。丙楼为回字形,中间天井式,饰檐式腰线,小坡顶。
东、西两楼原为第一医院门诊部,2008年整体修复。丙楼原为伪天津警察署。旧居为曹锟寓居天津时的主要居所。2013年4月7日,河北区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四批河北区文物保护单位。
07程克故居
在意租界今进步道80号、82号、84号,建于民国初年。为三层砖木结构,带地下室,楼内顶部饰有精美浮雕,建筑造型为意大利田园住宅风格。
08华世奎故居
北安道3号有一座地上三层、地下一的意式风格的楼,它是当年意租界16座尖顶形建筑之一。
此楼建于清末,砖木结构坡式瓦顶,上筑阁楼与老虎窗。一楼迎面为宽敞的大厅,厅两侧的房子里住着佣人。二楼迎面一大间,为主人及家人起居生活及会客的地方。顺着狭窄弯曲的楼梯上到三楼,迎面大间为主人的书房,两侧耳房为艺术作品及文物的储藏室。这座建筑是享誉华夏的著名书法家华世奎中晚年居住及进行书法艺术创作的地方。
09其它历史建筑
在意大利风情旅游区里,我还拍摄了标注着“文物保护单位”或者“历史风貌建筑”牌匾的其它建筑。也一并分享给大家。
(整理于2024年8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