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蓄意侵占中国疆土,最终归降大清
公元1644年,清军大举入关,明朝灭亡,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降清,摄政王多尔衮率领清军入关,同年顺治帝迁都北京,从此清朝取代明朝成为全国统治者,明朝宗室残余势力均分布在南部地区,各自建立政权,史称“南明政权”。正值安南后黎朝由大将郑松掌权,皇帝并无实权,政局动荡,今越南南部的广南国阮氏势力与安南黎氏旗鼓相当,长期混战。

安南与明朝的宗藩关系一直持续至公元1659年,在此期间,安南依旧想趁虚而入、蚕食我国疆土,如之前归还明朝的疆土钦州辖下诸炯地区,但由于清朝军队势力庞大,无胜算可估,随即撤军。而莫氏残余势力撤至高平,与广西归顺州一带(今广西靖西县新靖镇旧州村)接壤,彼时中国政局混乱,边疆地带无暇顾及,力量单薄,莫氏遂对中国边疆地区起了歹意。公元1659年,勾结当地土酋以及南明政权残部,打着光复故土,协南明一致抗清的旗号,将归顺州十三炯吞入囊中,同年两广总督李栖凤命人劝莫归还所掠疆土,退出中国疆界,不从,清军秉着自卫目的武力反击,最终夺回所失疆土,莫氏归降大清。

公元1666年,清朝册封安南执政黎维禧为“安南国王”,至此,安南正式与清朝成为宗藩关系。公元1802年,阮福映建立了越南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阮朝,是为阮世祖,公元1804年,清朝封阮福映为“越南国王”,此前,阮福映曾遣使到北京,请求更改国号为南越,此“南越”既包括了今广西、广东,又包含了今越南,清朝官员极力反之,嘉庆帝最终采纳广西巡抚孙玉庭之谏言,遂有了“越南”。之后,清朝和阮朝的宗藩关系一直保持,直到公元1885年《中法越南条约》签订才最终结束。

安南除“更改国号”蓄意侵占中国疆土之事,中越双方的疆土(广西段)之争主要为三:
一是“三不要地”南部的“三不要地”今广西防城港防城区西南一带,旧时广西、广东、安南交界地,据史料记载,中越双方广西段的疆界大体都是以北仑河为界,已是“三不要地”本归属中国,而其南部的渠那也同归属中国,后因“服习言语,悉系安南风俗”凭据,清朝官员奉旨赏赐给了安南,此番“凭据”未免略有唐突片面,边疆地区从古至今均为多民族杂居,不论语言、风俗还是生活习性都有可能相互融会贯通,切不可只因这几点特征来做判断疆土归属。

二是那窝村(今广西峙浪乡一带),原归属中国疆土,后被安南强占,归为之前侵占的禄平州,思陵州土酋韦荣耀一心想将那窝村收回,康熙年间边境连年战事,反斥韦不明事理继而将那窝村划归安南禄平州,直至雍正才用银两将那窝村赎回。

三是金龙胴(今广西金龙镇一带),与安南下琅县接壤,嘉庆末年,边地战事频繁,民不聊生,边民均弃田地四处逃亡,揭荒之地颇多,安南趁此私自跨界占领田地耕作,直至光绪年间,金龙崛一带被流寇强盗盘踞,正值广西提督苏元春奉命援助越南抗击法军,途径龙州一带,当地难民急奏,请愿归回中国管辖,考虑到该地已深陷流寇和战火的侵扰,又长期被安南边民侵占耕作,若不及时收回,恐今后必生事端,遂用银两赎回,并以此画押归册,明确权属边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