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界S7,交车“遥遥无期”?
导语
Introduction
说起来 " 遥遥领先 ",做起来 " 遥遥无期 "。
作者丨王小西
责编丨杜余鑫
编辑丨靳鹏辉
" 遥遥领先 " 的华为,营销话术已经水银泻地般地渗透到了汽车行业的各个角落。不但是问界 M7, 跟奇瑞合作的智界 S7 也不例外。
不过,对于交车这件事来说,智界 S7 的命就没问界 M7 那么好了,可是一点都不 " 遥遥领先 "。
换句话说,智界 S7 碰到了 " 交付困难 "。不过,究竟为什么交付困难呢?众说纷纭。所以,带着好奇心,我也通过各种渠道去一探究竟。
芯片,芯片,芯片
近日,在上海虹口凯德龙之梦的华为体验店。笔者看到,店里四台展车呈开放式的摆设,都是问界,有一台还是最新的问界 M9。但却没有见到智界 S7。
接待的销售顾问小张告诉笔者,没有展车,只有试驾车,只是试驾的人太多。如果要试驾的话,要等半个小时以上。我在楼上转了很久,在书店里又徜徉了一会,大约过了两个多小时,销售顾问终于来了条信息," 王先生,你还在附近吗?"
试驾车终于回来了。我在手机上办了一下试驾手续,还算比较方便。销售顾问带着我去了地库。但是,并没有让我马上开,而是先让我坐副驾。
车开出地库上了道路,销售顾问开始了常规的话术,比如注意事项,车子的特性等等。很快到了折返点,让我试驾了。由于路线是固定的,而且很短,踩了几脚电门试试加速外,没开出什么感觉就结束了。还是挺潦草的。
当我问到交车的问题,销售顾问也不确定。只是说," 大约三四月份就能提到车。最早是三月份。" 那到底是三月份还是四月份呢?销售顾问用了很圆滑的话术,绕过了这个问题。
当晚,公社的同事在调查另一家华为体验店后,告诉我," 问过了,浦江万达店还没到。说是钱都付了一个多月了,还专门租了一个场地拓展店面来放这台车,但是一直拖着。"
换句话说,目前上海十几家华为体验店,除了少数几家有试驾车,大部分还都没有展车。而且,按照媒体的报道,截至 12 月 31 日,智界 S7 的大定订单已经超过 1 万辆了。
为什么会没有现车?销售顾问那里没有答案。
没过两天,我去芜湖参加星途汽车星纪元 ET 首批整车正式下线活动。就智界 S7 交付的问题,我询问了星途的相关负责人士。
这位相关负责人士告诉我," 不是产能问题,主要是没芯片。"
因为智界 S7 的制造工厂是奇瑞 2023 年底刚刚投产的智能网联超级二工厂,而且去年 12 月 5 日,超二工厂才实现首辆智界 S7 整车下线,产能爬坡仍需一段时间。同时,星途星纪元 ES 也在这座工厂生产。但是,星纪元 ES 却并未遇到产能问题啊。
实际上,除了智界 S7、星纪元 ES,奇瑞的风云 A8、iCar 03 等等,也都在这里生产。上次 iCAR 03 试驾,我还到这个新工厂参观了一下。不过整个过程中,奇瑞方面都没有提智界 S7,看来还是挺保密的。
转回正题,看着我不相信的眼神,他继续给我解释," 因为智界 S7 用的是华为自己的芯片,但是,目前它交不出来。上个月总共也只有 1600 台的芯片。"
相对应的,智界 S7 去年 12 月仅交付 784 辆,1 月第一周也仅交付 113 辆。所以,至少还有一半左右的芯片是用在哪里了呢?
另外,我们在微博上也能看到,吴佩老师也解释," 事实就是,芯片不够了,那问界 M5/M7 为什么没问题?因为还没切换到这块芯片。" 还说,华为没透露这块芯片的名字,只是合作方的人讲:" 很强,比起之前的 990A 强了很多。"
而网友 kimas 则认为是整合了车机和智驾控制器后的 "9610A",并说,从名字上看是车规级麒麟 9000+ 昇腾 610。
实际上,这款华为的芯片,不只是用在智界 S7,阿维塔 12 也在用。至于交不出的原因,微博博主 " 熊本科技 " 讲," 芯片得重新找工厂做,原来 MDC 是华为亲自做的,后面估计会都用 HUAXIN(华芯)代工做的。" 只是,为什么华为的芯片遭遇难产困境?目前还不得而知。
还有个问题,基于同平台的星途星纪元 ES,和智界 S7 用的是同一款芯片吗?
这位负责人士解释," 不是,我们的芯片和智界的芯片还是有差异的。我们缺的主要是域控的 MCU 芯片,虽然也有部分是华为的,但是不太一样。智界 S7 主要还是华为自己没有芯片。"
我又延伸了一个问题,难道没有卡着芯片不给智界 S7 用的情况吗?对方回我," 怎么可能,就是想这么干,老尹也不会答应啊。"
补偿方案,管用不?
" 遥遥领先,遥遥无期。" 有车主这么抱怨。从 11 月 28 日上市以来,智界 S7 的交付就让人惆怅。
有意思的是,在我试驾后没两天,1 月 15 日华为鸿蒙智行给出补偿方案,对 2023 年 11 月 28 日至 2024 年 1 月 15 日支付智界 S7 大定的用户,车辆交付时间超出 6 周的,将为车主提供每天 200 元、最高 1 万元的补偿金。
这一补偿方案的出台,应该说反应还是很及时的。这里要表扬一下华为的决策速度。就像解决广东永奥的被扣车辆事件一样,华为问界的补偿方案出台很快,相信一定程度上会缓解用户的焦虑情绪。
当然,各店的销售人员也是在补偿方案公布之后才逐一通知车主,但仍无法承诺今后的交付周期。跟我对接的销售顾问,并没有把这个消息告诉我。想来,他认为我购车的意愿不强吧。
就在这两天,小米 " 雷布斯 " 做了一个调查,除了 SU7 以外,消费者觉得 50 万元以内哪种轿车最好看?结果显示,奥迪 A6 得票数最高,甚至 Model 3 都名列前三。而智界 S7 则排到了末尾。虽说样本数的规模不足以说明问题,但 " 遥遥领先 " 的智界 S7 还没有打响。
不过,从试驾过程中的体验来看,座舱内饰的质感还是不错,值得它的售价。特别是那个小方向盘,我还是很欣赏的,操控的感受很不错。至于外观,见仁见智,我只是觉得现在这种电车都太宽了,像极越 01、阿维塔 11 等都是这样。
图 | 生产 iCAR 03 的超级二工厂,也是生产智界 S7 的工厂
目前看来,奇瑞和华为双方的合作能不能进行下去,似乎并不是个问题。而耐人寻味的是,对于华为的交付难问题,作为代工的奇瑞方面,至今未发表任何公开的意见,以及其他的措施。也是,说什么呢?什么都不好说啊。
众所周知,智界品牌是华为与赛力斯合作 AITO 问界之后,推出的第二个智选车品牌,与奇瑞汽车合作研发。同时,也是衡量华为智选车模式能否复制扩张的关键一步。但是,对于赛力斯,华为可以百分百 " 拿捏 ",对于奇瑞嘛,华为至少还是没法硬杠,需要好言好语的。
对于问界," 大嘴 " 余承东则是不遗余力。余承东曾多次现身赛力斯智慧工厂,而且在 10 月 16 日问界新 M7 定单量突破 6 万时,余承东公开表示已向整条供应链新投入超过 10 个亿和 2 万多人,来保障高质量快速交付。按照计划,2024 年可保证每月 3 万辆的交付。
对比之下,智界 S7 的交付可谓龟速。不过,相比基于上一代底盘的问界 M7,技术上智界 S7 用的是 " 途灵底盘 " 和鸿蒙座舱 4.0 等全新的技术和智舱智驾的解决方案,所以产能爬坡慢点也能理解。
问题还在于,很多车企的人士,都觉得华为 " 吃相难看 ",对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的那个 " 灵魂论 " 深有同感。华为说一套做一套的 " 造车路 ",始终磕磕绊绊。
说到底,车企对于华为的信任感是很低的。最近,长安汽车董事长兼阿维塔科技董事长朱华荣就在全球伙伴大会上提到," 这个行业怎么这么糟糕,几十万的车非要说上千万,我希望我们的合作伙伴不要误导消费者,领先就领先,但是要适当一点,做广告都没有底线了,这个行业太糟糕了。" 没有点名,但是大家都知道在说谁。
华为要想真正在汽车行业玩得转,还是要有清醒的认知,要么认认真真地做 Tier1 或者 Tier0.5,要造车就别想着还要 " 吃下 " 零部件供应商和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的那部分。不可能 " 鱼与熊掌兼得 ",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车企如果只能代工造个壳的话,是谁都会反击的。
|王小西|
比天空更辽阔的……
THE END
微信号|iAUTO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