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攻!炮轰!
“跑轰”,指的是以高速流畅的轮转运动为主要战术特点、强调攻防转换的速度而部分牺牲半场阵地攻防能力的一种篮球战术思想。其实加起来就是打速度和跳投。
跑轰:英文叫做run and gun。大概就是半场开放式进攻体系,球员不断通过移动和传导制造出手机会。任何队员可以在任何地点任意时机自己选择认为合适的出手,这样的球队多半依赖外线手感,而且4号位多为可以投射的球员或者善长下快攻的速度型,像当年太阳的马里昂和奇才的贾米森都是投射远至3分线且跑跳能力出色,下面就以太阳队为例来演驿唐·尼尔森的跑轰战术:
06-07赛季太阳队由标准大前锋身材和打法的斯塔德迈尔代打中锋,后场由纳什一人运筹帷幄,前场则配备马里昂等速度型的进攻球员。这五名先发主力绩效惊人,他们场均能够合力贡献出90+分,在全联盟所有球队的先发五虎中高居榜首,同时也带动了整支球队的进攻能力,使太阳队一跃成为全联盟最擅长得分的球队。
太阳队的战术套路并不复杂,简而言之就是一个字:“快”。纳什领军的太阳队并不追求复杂的传递配合来创造空当投篮机会,而是让球尽量保持在运动当中,不放过任何一个投篮机会,每一名球员都可能是进攻的发起者,同时也都可能是进攻的终结者,力争用最短的时间打出最具效率的闪电战。这种战术在英文里面叫做 “run and gun”,也就是跑轰之意。这种战术风格无疑与太阳队的人员配备相得益彰,他们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中锋球员,在场上不懈游走着的是一群嗜血的射手,哪怕机会稍纵即逝,他们也能够及时捕捉战机,用最简单直接的方式谋杀对手。
纳什自然是这支球队当仁不让的发动机,有了他的速度、突破、视野和传球能力,太阳队的先发阵容已经打破了常规界限。就像饥渴的鲨鱼总是习惯于在游动中狩猎觅食一样,四位摇摆人球员全场时间内都在不停奔跑,这样一来,不仅极具爆炸力的进攻能量得到释放,对手也无暇捕捉他们在防守上的漏洞。太阳队的信条是: “以攻对攻,火力决胜”,这种打法几乎通吃常规赛,但却不适用于对抗强烈的季后赛。作为红衣主教奥尔巴赫的得意门生,老尼尔森显然未曾辱没师名。其在勇士队开发的恐怖的跑轰战术影响了联盟二十年之久,而且现在依然在延续。当今联盟掀起了一股小球旋风。尼尔森的职业生涯当中从未曾率队杀进过总决赛,而他季后赛的胜率也在所有名帅榜的教练中敬陪末座,可见跑轰打法好看不实用!
小球战术就是像太阳的那种快打旋风式打法,跑着打,称为小球战术;象马刺这种注重防守,半场进攻的就是大球战术,不过一般好像不直接叫什么大球战术,这样的打法一般要有强力中锋或是大前锋!
所谓小球,并不是指球比平常的小,也不是场上都是小个子打球,而是一种打法,一种如今在NBA盛行的风格。可以称为小球的球队,该队中球场上肯定没有具有统治力的中锋,因此全队基本上不打慢节奏的半场进攻,如果必须得打半场进攻的时候,球场上的五名队员位置比较散开,多利用传球、挡拆、跑位来制造出投篮出手的机会。
小球在联盟中的盛行,与NBA中优秀中锋越来越少的原因有着极大的关系,奥拉朱旺、罗宾逊、尤因和奥尼尔、莫宁这些优秀的中锋都已经退役,而联盟中全能球员则越来越多,场上五个人个个都能运球、能突破、能在外线远投,这就是全能球员盛行的代表。
下面介绍炮轰中最最最最常见也是最有效的战术V字战术。
V字战术,也叫牛角战术,是太阳、纽约尼克斯和热火等球队经常采用的战术之一,是典型的跑轰战术。这么说也许有人不太明白,那么就换个说法,V字战术就是当年太阳用快打旋风席卷全联盟时所主要使用的小球战术。V字战术来源于NBA中应用十分广泛的中路挡拆,是21世纪的新兴战术之一。与中路挡拆不同的是,V字战术的进攻重点更偏重于外线投篮,在三分线外和牛角区的威胁更大了,进攻时能同时对球场两侧都能施压。由于相较于其他战术体系V字战术的战术配合更简单,其对核心球员的能力往往有很高的要求,比如纳什的传球和得分能力,安东尼和小斯的进攻能力。其战术的发起点大多由牛角位的球员给持球球员做掩护发起,而这个持球球员往往即是球队的第一核心,比如纳什。
下面先简单介绍一下牛角战术的基本站位。通常是两名内线球员站在高位(具体就是球场上的牛角位,级油漆区的两个顶点处),控卫在三分线弧顶处控球,另外两名球员落在底角三分线处。而篮球上的牛角区则指的是罚球线两侧的区域。这就是著名的V字站位,五名球员的站位呈现出一个“V”字。如图:
V字战术的发起,大多是由弧顶持球的控球后卫先判断球场上的形势,比如双侧的防守压力等等,然后和牛角位的中锋或的大前锋做挡拆配合,如果内线防守压力较小,则可切入篮下直接上篮得分。如图:
如果对方底角球员协防禁区,这时禁区的防守压力较大,突破禁区显然是不明智的选择,这时控卫往往会选择分球给底角的球员。如图:
如果对方球员通过弱侧的协防或补防来加强对强侧牛角位和底角的防守压力,控卫可以传给挡拆后由牛角位切入的内线,由内线直接得分。如图:
以上只是V字战术的几个简单的配合,可以看出V字战术讲究的是快速有效的传切配合,追求的是更多的外线投篮(尤其是三分球),更快的进攻节奏,以及更多的进攻回合和出手次数,而这些往往也是跑轰体系所追求的东西——用进攻摧毁对手。快速的进攻节奏往往会让拥有大个子内线球员的阵地战球队疲于奔命,从而使得球队在体力上拖垮对手,这也是跑轰球队赢得比赛的手段之一。
然而,简单的进攻配合往往不能换来高效的得分效率,所以,拉空内线制造更多的突破机会,比如太阳和尼克斯,太阳往往会让纳什在强侧和另一名球员做挡拆配合,尼克斯则是安东尼和小斯在强侧做配合,而另外三名球员则拉空内线,在弱侧通过跑动、空切或在外线等待传球以寻求简单快速有效的得分机会。这种战术配合更多地依赖于球员的临场应变能力以及对比赛的阅读能力,而不是几套固定的战术。
V字战术的高位进攻,往往是在外线球员无法有效的突破禁区时采用的战术,与普林斯顿不同的是,V字战术的高位进攻中,外线球员的跑位和空切并没有前者灵活多变,相较于前者更多地是以牛角位内线球员的突破来结束进攻。
尽管V字战术属于典型的跑轰战术,但仍然离不开低位进攻。当挡拆、传切、空切、突破、分球等战术达不到目的时,低位进攻往往是V字战术的最后选择。首先,控卫把球传给上提到翼位三分线出的球员,然后控卫做由弧顶到弱侧底角的空切,带走防守球员。之后,牛角位的球员落到低位,翼位的球员将球喂给低位的球员,然后再向弱侧做空切或向弧顶移动以带走防守球员。最后,由低位球员单打得分。如图:
由上面的图中可以看出,V字战术的低位进攻是相当简洁的,低位球员落入低位的过程中没有掩护,这在高强度的防守下很难要到舒适的进攻位置。低位战术和高低位进攻战术的匮乏显示出了V字战术等跑轰体系的弊端,那就是战术配合往往过于简单,在常规赛还好,在季后赛高强的防守压力下V字战术等跑轰体系往往会被高强度的防守所扼杀,比如当年风靡全联盟的太阳,连续倒在马刺的铁蹄下。
文章来源自微信公众平台:NBA第一线(微信号:Wetalkballs)可长按屏幕复制微信号关注哦!每天分享一篇有质量的文章。